在香港傳統婚禮中,敬茶儀式是極具文化深意的重要環節,是新人向長輩表達感恩之情的儀式。隨著時代變遷,雖然現代婚禮已簡化許多傳統習俗,但敬茶儀式至今仍被視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。以下將詳細講解婚禮中的敬茶文化,從茶葉選擇、完整流程到吉利說話與禁忌事項,幫助準新人們籌備這個充滿祝福的儀式,讓一切順利圓滿。
先準備囍字龍鳳跪枕,供新人下跪時使用,尤其新娘穿著裙褂時,跪墊能減輕膝蓋不適。而雙囍婚嫁茶壺及茶具應選用紅色或紅金相間的陶瓷茶杯(向平輩敬茶時可用紅色紙杯代替)。一般需準備至少4杯茶,因一對新人要同時敬茶給一對長輩。
每杯茶中應放入一雙完整的紅棗和一對不去皮的蓮子,紅棗代表「鴻運當頭」,蓮子則寓意「年生貴子」,且必須保持完整不切開,以象徵婚姻的圓滿與新人的完整。
茶葉的選擇絕非隨意為之,而是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寓意與吉祥象徵。選茶葉時不但要選香氣和口感,其名稱與特性也別具祝福意義。
普洱:越陳越香,歷久彌新,代表「樸實長久」, 象徵婚姻像普洱一樣,隨時間沉澱愈發醇厚美滿。
鐵觀音:茶香濃郁持久,回甘強。取其「觀音牽線」之意,象徵觀音保祐,姻緣美滿!
香片:寓意「香火延續,代代相傳」,茉莉花香清新怡人,容易入口。
龍井:取「龍」字吉祥,以達龍鳳和鳴,天作之合,祝福新人佳偶天成。
碧螺春:茶葉捲曲如螺,猶如情絲纏繞,恩愛綿長,象徵新人情意纏綿不斷。
奇華餅家正好有齊以上各款敬茶適用的茗茶,全部由專人嚴選,珍藏於鐵罐內,方便婚禮當日敬茶使用。
價錢:$62-68/罐(小);$100-$118/罐(大)(按此購買)
敬茶儀式從新娘的娘家開始,這是新娘出嫁前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。新娘可安排姊妹分工:一位負責準備茶水,一位負責遞茶杯及說吉利話,另一位則協助戴金器及保管禮物。
正式敬茶時,新人需遵循「男左女右」的原則,跪在跪墊上—新郎跪在岳父面前,新娘跪在母親面前。敬茶順序很講究:新郎先敬茶,先父親後母親;接著新娘敬茶,次序相同。奉茶時必須用雙手,並清晰稱呼長輩,如「爸爸,請飲茶」或「媽媽,請飲茶」。此時,負責說吉利話的姊妹會在旁說出祝福語句,營造喜慶氛圍。
長輩飲過茶後,會向新人送上祝福話語,並贈予利是或金器。新人雙手接過,由大妗姐或熟練的姊妹協助戴上,象徵著長輩對新人的認可與祝福。
完成女家的敬茶儀式後,新人便出發前往男家。新人再次拜天地、拜祖先,然後向男家父母敬茶,程序與女家一致。
新人在向雙方父母敬茶完畢後,需按照輩分,向其他長輩敬茶:先祖父母,然後是伯父伯娘、叔父叔母、舅父舅母、姨媽姨丈等。同輩如已婚的堂兄姐或表兄姐,只需站著敬茶。如長輩眾多,可考慮將部分敬茶環節安排在婚宴時進行,但早上必須先向父母敬茶。
在敬茶儀式中,吉祥話扮演著畫龍點睛的角色,不僅能營造喜慶氛圍,更承載著對新人未來生活的美好祝願。當中既有固定的傳統金句,也可根據現代生活加以創新。
敬茶儀式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,自然也有諸多禁忌與規矩需要遵守。
接茶和接禮物時也需用雙手,單手接物被視為不敬。茶杯應斟七分滿,過滿容易溢出,過少則顯得不夠誠意。
敬茶必須在家中最大的廳堂進行,忌在偏廳或房間敬茶,因「大堂茶」象徵婚姻得到全家見證與認可。
新娘入男家門時,老爺奶奶應先入房迴避,不宜直視新娘入門,傳統認為這樣會導致日後相處易生摩擦。
如新娘懷有身孕(雙喜),不宜向長輩下跪敬茶,以免「氣場相沖」,可改為鞠躬或站立敬茶。
因「減肥」二字在廣東話中與「減福」相近似,被視為不吉利。現代新人為求方便,也可選擇現成的茶包或樽裝茶,但傳統上仍以現泡的中國茶為佳。
值得一提的是,若長輩已婚但其中一位因故缺席,仍需準備兩杯茶——一杯給出席的長輩,另一杯則倒入水桶內,以示對缺席者的尊重。